陶莊鎮緊緊圍繞“建設棗莊北部新城、打造薛城北部樂活新區”奮斗目標,陶莊鎮以“人的城鎮化”為核心,突出城鎮建設、產業轉型、環境優化、民生改善四大重點,使得新型城鎮化建設步入快速發展軌道。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8.48億元,同比增長20.91;完成公共財政收入1.39億元,同比增長32.4;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.17億元,同比增長20.2;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056元,同比增長20.61。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、全國重點鎮、全省鄉村文明行動示范鎮、全省文化特色建設示范鎮等27項榮譽稱號。
大眾網棗莊9月23日訊(記者張喬陽通訊員陳廣玉李廣義)陶莊鎮緊緊圍繞“建設棗莊北部新城、打造薛城北部樂活新區”奮斗目標,陶莊鎮以“人的城鎮化”為核心,突出城鎮建設、產業轉型、環境優化、民生改善四大重點,使得新型城鎮化建設步入快速發展軌道。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8.48億元,同比增長20.91;完成公共財政收入1.39億元,同比增長32.4;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.17億元,同比增長20.2;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056元,同比增長20.61。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、全國重點鎮、全省鄉村文明行動示范鎮、全省文化特色建設示范鎮等27項榮譽稱號。
強勢推進城鎮建設,搭建轉型發展平臺
按照“先策劃、后規劃、再建設”的原則和“片區—街坊—地塊”三級要求,圍繞打造“新城后花園、衛星城”目標定位,在鎮域總體規劃的基礎上,投資200余萬元,編制了鎮南新區2.3平方公里、鎮北舊城及工業園區7平方公里控制性詳規,完善了供排水、電力、景觀等7個專項規劃,編制了礦中三期、蟠龍湖棚改、鎮南新區、鎮北老區等4個區域修建性詳細規劃,完成了東倉、皇殿、齊湖3個村的美麗村莊規劃,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100,搭建了現代化城鎮建設和發展的總體框架。完善了陶莊轉型產業園區總體規劃、產業規劃,實現了產業發展規劃、土地利用規劃、新型社區建設規劃的有機融合,形成了中心鎮區、工業片區、新型社區一體化發展格局。
在全面完成40余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的基礎上,陶莊鎮啟動了鎮南新區、鎮北老區等四大片區建設,計劃改造開發面積30萬平方米,可新增住戶3000余戶。截止目前,投資2.6億元的礦中三期、投資1.2億元的蟠龍湖小區棚改正在建設,投資1.3億元的鎮南新區,投資1億元的鎮北老區改造即將動工,尚馬城中村、幸;ㄔ肺鲄^完成8萬平方米開發建設任務,建成區面積新增0.41平方公里,總面積達到5.37平方公里。隨著宜居工程的不斷推進,駐地及周邊農村居民陸續落戶城區,建成區人口新增0.598萬人,達到4.59萬人。
投資3500余萬元,完成的長白山北路及B5線配套使得陶莊鎮成為全省第一個擁有BRT首末站的鄉鎮,目前,陶莊擁有B3線、B5線兩條快速公交路線,日運行100個班次。這兩條快速公交系統的開通,進一步暢通了陶莊的對外聯系渠道,將陶莊融入了棗莊新城“10分鐘”經濟圈,更好地接受棗莊新城的輻射。
BRT的開通僅僅是陶莊鎮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。更多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,投資3000余萬元,實施了陶山路、順興路、嵐山路等8條道路升級改造工程,新建道路5.8萬平方米,建成區人均道路面積達20.41平方米,道路亮化率達92、硬化率達100。投資3600余萬元的陶莊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建成運營,建成區污水處理率達80以上,新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100。投資3.08億元的中科生態發電和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項目按計劃推進;投資300萬元的封閉式垃圾中轉站運轉正常。大力實施集中供水、供熱工程,建成區用水普及率和水質綜合合格率均達到100,供熱率達到34.09,燃氣率達到80,城鎮服務功能、承載能力不斷增強。
科學布局產業項目,構筑轉型發展框架
立足當今,謀劃長遠。陶莊鎮牢固樹立“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”理念,按照“鎮園合一、產城一體”的要求,挑商選資促進工業轉型,調整結構促進農業增效,挖潛資源促進三產發展。
圍繞新型材料、新型制造、新能源等主導產業,陶莊鎮積極招引項目向園區集中,投資1.5億元的甲基炳烯酸縮水甘油酯等項目已經試生產,投資4.3億元的軟性鐵氧體磁芯等項目正在建設,投資5億元的水質凈化劑和土壤修復劑、投資2億元的水處理劑、投資1.5億元的氧化鋅系列催化劑等項目正做開工前準備。充分挖掘鎮域內和聯創公司工礦廢棄地資源,投資6000萬元,啟動了工業地產建設,3個項目已簽約入駐,4個項目計劃入駐。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65家,全額納稅過30萬元企業達到41家、過百萬元19家,年內新增就業1500余人。
堅持聚攏政策,整合資源,全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,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全鎮新流轉土地5000余畝,新增農業經濟合作組織38家,總數達到58家,新增專業聯合社2家,新發展農業龍頭企業4家,總數達到12家。新申報綠色食品品牌認證2個,三品認證標志產品總數達到12個,發展特色基地6處,被評為全市現代農業示范鎮。積極支持農民創業,發展生態、休閑農業,引導富余勞動力向二、三產業轉移,共轉移富裕勞動力1800余人,扶持創業730余人。認真組織三夏、三秋生產,嚴格落實防火禁燒責任,實現了豐產豐收,農作物秸稈實現綜合利用,防火禁燒取得全面勝利。
大力發展服務業是我鎮作為棗莊北部新城、薛城北部樂活新區的必然要求,也是加快結構轉型的戰略舉措。實施了商貿園市場改造提升工程,逐步完善城區商業設施,優化商業網點結構和布局,打造了陶山路—中興路—商貿園—永康路零售、餐飲服務業片區,年內新增個體工商戶400家。依托蟠龍河等自然資源,穩步發展休閑、體驗產業,投資2.1億元的棗莊活力灣歡樂世界一期部分項目已試運行,陶莊十字河等農家樂項目人氣不斷增加,服務業“吸管效應”逐步顯現。
著力升華人本思想,營造轉型發展環境
堅持“以人為本”,陶莊鎮把改善民生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不斷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,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。
總投資5000余萬元,實施了13件民生工程和2件惠民實事,投資1000萬元的鎮中心衛生院康復樓投入使用,鎮中心衛生院被評為省級規范化鄉鎮衛生院、山東省群眾滿意醫療衛生機構。提高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、離退休人員養老金、城鄉低保和新農合報銷標準,新農合、新農保續繳率達到100,全年發放低保、五保和困難救助資金500余萬元,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。
投資7000萬元,實施了蟠龍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,沿“水杉大道”布局了生態保育區、恢復重建區、合理利用區、管理服務區、宣教展示區等功能分區,成為棗莊中心城區精品生態長廊。實施了千山山脈破損山體綜合治理,取締了10多家采石場,投資2000多萬元實施了山體修復、美化。狠抓節能減排,關停了小化工廠5家、粘土磚廠3家,清理了洗煤廠22家,關閉了高耗能、高污染及“土小”企業11家,累計關停了愚公、順興、金興3家水泥企業6條立窯生產線,完成了東倉紙廠等企業廢水治理再提高及脫硫工程,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高。
按照“鎮園合一、產城互動”的思路,陶莊鎮堅定信心,銳意進取,扎實工作,奮力開創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局面,為把該鎮打造成為棗莊北部新城、薛城樂活新區正做著積極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