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時間為:2022-03-29
()2021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:
一、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也是公司二次創業的起步之年。公司按照“一個統領、一個中心、四大戰略、兩個支撐”的1142總體發展思路,不斷厚植“合規、誠信、專業、穩健”的行業文化,以黨建為統領,以客戶為中心,積極把握市場機遇,持續深化內部改革,深入實施區域突破戰略,加快推進業務轉型提升,綜合金融服務能力顯著增強,經營業績穩步提升,發展質量不斷提高。報告期末,公司總資產為2,046.90億元,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權益為357.90億元。報告期內,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1.50億元,同比增長27.02;利潤總額42.99億元,同比增長31.24;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.00億元,同比增長26.72。
(一)投資銀行業務
2021年,科創板、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持續深化,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快速擴容,各板塊定位和審核標準進一步明晰,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得以完善和優化;聚焦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板,標志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,加速了我國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步伐。監管部門出臺和修訂一系列監管措施,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責任,對規范上市公司治理、信息披露等提出更高要求。債券市場信用分化延續,高等級品種發行規模占比維持高位,雖然信用債發行規模相比去年有所增加,但是由于到期和提前兌付規模上升明顯,導致凈融資規模同比大幅縮減。
報告期內,公司致力于服務實體經濟,堅持以客戶為中心,進一步優化業務布局,強化基礎管理,深化內部協同,積極搶抓機遇,投行業務整體發展勢頭良好,公司投行業務取得了歷史最佳業績。
1.股票保薦承銷
報告期內,公司不斷提升大項目運作、銷售和定價能力,著力推動區域突破戰略和“行業組”建設,深耕重點區域和行業,同時積極開拓北交所業務機會,股權業務取得歷史最佳成績,完成項目單數及收入均達到近年新高,共完成了35單股權主承銷項目的發行,合計承銷規模236.19億元,包括IPO項目13單、配股1單、非公開發行項目20單、可轉債項目1單(數據來源:公司內部統計)。
報告期內,公司明確行業聚焦與行業組打造方案,確定重點行業方向,著力推動“行業組”建設,其中,公司保薦主承銷的()IPO項目,是山東省第一家納斯達克回歸A股的IPO項目,為公司在科技行業贏得了良好口碑。
報告期內,公司不斷深化投行業務發展格局,持續推進了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,大項目運作能力持續提升,公司聯合主承銷的()IPO項目,是山東省目前融資規模最大的化工企業IPO項目,也是山東省近5年來融資規模最大的IPO項目;公司聯合主承銷的()定增項目,是報告期內資本市場的標桿項目之一。
報告期內,公司把握北交所成立歷史機遇,充分利用公司在新三板業務的行業優勢地位,篩選出一批專精特新企業、知名投資機構投資以及行業前沿領域的項目作為重點項目持續跟蹤、加快推進,公司保薦主承銷的志晟信息IPO項目,是首批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的企業之一。
報告期內,公司連續第二年獲評中國證券業協會“證券公司從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執業能力專業評價”A類券商,在《證券時報》主辦的“2021中國證券業君鼎獎”評選中榮獲“2021中國證券業股權再融資團隊君鼎獎”、“2021中國證券業財務顧問項目君鼎獎”等獎項。
2.債券發行承銷業務
報告期內,公司債券業務資格牌照進一步完備,客戶結構不斷優化,細分領域持續保持優勢地位,金融債實現新的突破,承銷債券類項目684單,承銷規模合計1,591.35億元,其中,主承銷282單,承銷規模合計1,120.67億元(數據來源:公司內部統計)。
報告期內,公司重點加大優質客戶的開發力度,進一步優化了客戶結構,高信用等級的優質客戶持續增加,作為主承銷商參與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1年公開發行短期公司債券(第一期)、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期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、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二級資本債券(第二期)等項目,為進一步覆蓋央企及大型金融企業客戶奠定堅實基礎;公司參與的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期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項目,創造了近一年來股份制銀行永續債最低發行利差;公司參與的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二級資本債券(第二期)項目,是公司首次承銷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金融債,也是公司歷史上參與承銷的單只規模最大的債券項目。
報告期內,公司充分發揮本土券商優勢,堅持深耕山東市場,加大業務開拓和客戶服務力度,共完成了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21年公司債券、山東省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(面向專業投資者)、()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21年公司債券(面向專業投資者)、山東國惠投資有限公司2021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等一系列山東省管企業債權融資項目,服務省屬企業能力進一步提升。
報告期內,公司成功取得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資格,實現銀行間與交易所產品的全牌照經營,主承銷的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2020-2022年度債務融資工具項目,是公司成功發行的首單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產品。公司成功入選山東地方政府債主承銷商,實現了地方政府債主承銷商角色零的突破。
3.新三板推薦及相關業務
報告期內,公司積極把握北交所成立的歷史機遇,加強優質掛牌項目儲備,加大存量項目跟蹤服務,推薦2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、參與22次掛牌公司定向發行股票,定向發行融資規模6.59億元;持續督導新三板掛牌公司263家,其中,創新層公司38家,基礎層公司225家(數據來源:公司內部統計、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2021年市場統計快報)。
報告期內,公司獲得《證券時報》主辦評選的“最受上市公司尊敬的新三板投行”獎項。在全國股轉公司2021年證券公司服務新三板改革評價中,公司評價總得分行業排名第4位。
2022年發展展望:公司將進一步深耕重點區域,提升區域覆蓋廣度深度;推動建立行業組模式,在重點行業形成深耕、專精的差異化競爭格局;建立投行客戶經營體系,打造企業客戶平臺化服務模式,加大優質客戶開發維護力度,全面推動客戶“1 N”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建設。
(二)財富管理業務
2021年,滬深兩市股基交易量(剔除貨幣基金)268.09萬億元,日均交易量1.1萬億元,較2020年增加2,182.59億元,增幅24.66(數據來源:滬深交易所);市場新增投資者1,963.36萬戶,比2020年增加161.11萬戶,增幅8.94(數據來源: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網站)。在資管新規、打破剛兌、房住不炒、注冊制深化改革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助推下,居民財富管理需求不斷增長,同時也對證券公司財富管理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報告期內,公司進一步優化財富管理組織架構,深化財富管理轉型落地,以監管為導向,以客戶為中心,努力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“三體系一平臺”,即交易服務體系、產品服務體系、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及金融科技平臺,以金融產品銷售和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為抓手,持續深化財富管理轉型。憑借公司XTP系統在量化交易領域的優勢,打造了量化細分市場的私募產品“中泰量化30”,差異化推出“FOF”和“專享”兩大細分子策略系列產品,不斷完善公司金融產品體系;積極推進公募基金投顧業務,取得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資格,推出公募基金投顧業務品牌——“齊富投”,進一步完善公司綜合金融服務體系。
截至2021年12月31日,公司共服務客戶726.54萬戶,管理客戶資產1.09萬億元(不含未解禁限售股、OTC市值)。報告期內,公司新增開戶64.24萬戶,實現股票基金交易額14.55萬億元,同比增幅15.20。截至報告期末,公司代銷金融產品保有規模535.24億元,同比增長30.09。
公司為投資者提供多終端多渠道一體化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,包括中泰齊富通APP、融易匯PC端、微信公眾號、門戶網站等,打造()一體化綜合財富管理服務體系。截至2021年末,中泰齊富通APP月活數為464.10萬,在券商APP領域(不含()、大智慧等第三方APP)排名第11位(數據來源:易觀)。
2022年發展展望:公司將遵循財富管理業務監管導向及行業發展趨勢,以客戶為中心,持續加強交易服務體系、產品服務體系、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及金融科技平臺“三體系一平臺”建設,堅持金融產品銷售和公募基金投顧業務雙輪驅動,加快財富管理轉型步伐,努力打造國內一流財富管理品牌。
(三)機構業務
報告期內,公司優化機構業務組織體系,設立機構業務委員會,統一同業機構客戶的開發、服務、銷售職能,調整研究業務、托管業務定位,強化機構銷售渠道建設;以研究業務為引領,以算法交易為抓手,聯合銀行、保險、信托等資金方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等平臺,為機構客戶服務全方位賦能,機構業務實現平穩發展。
1.研究業務
截至2021年12月31日,公司共有研究人員130人,全年對外發布研究報告4,714篇。公司研究所構建了完整的宏觀經濟、產業經濟及上市公司研究框架體系,覆蓋了宏觀策略、固定收益、金融工程及20余個行業,實現行業全覆蓋,在宏觀、金融、金屬等研究領域得到國內外投資者認可。2021年成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新增境內簽約券商之一,不斷優化研究收入結構。加強海外研究服務,推動業務國際化發展,提升品牌影響力。
2.托管外包與機構交易業務
報告期內,公司托管外包業務聚焦運營效率與客戶服務能力提升,加強合規風控建設,以創新驅動金融科技賦能,打造特色服務品牌,全力推進數字化轉型,實現托管外包業務穩健發展。報告期末,公司存續托管外包各類產品共2,414只,規模1,342.66億元。
報告期內,公司在機構交易方面已經形成了以XTP自主研發極速交易系統為核心、行業標準化機構交易系統為基礎、定制化交易系統為突破點的金融科技競爭優勢。報告期末,公司機構交易服務存量客戶1,603戶,較上年末增長28.86,存量資產規模711.67億元,較上年末增長36.77。
2022年發展展望:公司將進一步整合研究力量,強化專業研究能力建設,打造集賣方研究、內部協同、智庫研究為一體的研究平臺;持續強化業務風險管控能力,加快智能化系統建設,不斷豐富客戶服務體系;充分利用XTP系統先發優勢,加大PB業務開拓力度,強化業務協同,以機構投顧、FOF業務為抓手,推動機構業務實現更大突破。
(四)投資業務
1.投資交易業務
2021年,經濟修復放緩,資本市場呈現分化加大、博弈加劇的特征。股票結構化行情明顯,短期板塊極端行情頻繁出現。債市趨勢性機會較少,利率波動區間震蕩,信用風險持續積累。衍生品市場,收益互換新規發布,業務模式有待重構。新三板市場受北交所推出利好影響,全年漲幅較大。
報告期內,公司權益投資業務加強投研一體化建設,在堅持價值投資的同時,完善擇時和行業配置模型,提升交易能力,豐富投資策略。固定收益業務方面,重點加強信用風險管理能力、流動性管理能力、多策略能力建設,布局資本中介業務,積極爭取新業務資格,報告期內中金所國債期貨做市業務資格獲中國證監會無異議函。衍生品業務方面,持續改進做市系統,豐富期權做市和ETF做市策略,探索量化投資新策略;提升場外衍生品產品開發能力,加強系統建設,提高風險管理能力。新三板、北交所業務方面,持續加強北交所上市企業覆蓋與研究工作,加強市場走勢研判,及時調整投資交易策略,合規開展新三板股票做市業務。報告期內,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2021年做市商評優結果中獲得“年度優秀流動性提供做市商”榮譽稱號。
2022年發展展望:2022年,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三重壓力,大類資產配置將迎來內生和外圍的諸多困難和挑戰,各類資產估值預期仍將受到壓制。公司投資交易業務將繼續優化投資研究體系,加強組合管理能力、多策略投資能力、產品設計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,優化大類資產配置體